大笔趣阁

字:
关灯 护眼
大笔趣阁 > 女官的自我修养 > 第14节

第14节

“啊呀……”曹皇后听他一问,连忙掩口笑道,“这事说起来是臣妾的疏忽之过,陛下恕了臣妾,臣妾才敢陈情。”

“好啊,原来是在这里等着我。”桓衍摆了摆手,“我看也不是什么大事,皇后但讲无妨。”

曹皇后这才将这几年宫中流行起一本小册子的事说来,又替他们分辨道,“这册子上写的都是太-祖与高皇后旧事,于宫中许多人事倒是颇有指点之意,再者其间也并无僭越冒犯,因此臣妾便没有查问此事,由她们去了。”

之后才对身后的黄宫正道,“你且将那册子取来,给陛下一观。”

黄宫正连忙从袖子里摸出一本做工精致的小册子,双手捧着送到桓衍手边。

桓衍翻看了几页,见内容确实写得有趣,都是些颇具教育意义的小故事,对太-祖和高皇后也是一味的称赞,并无冒犯之意,便颔首道,“这也罢了。只是这小册子既无名目,也不见著者署名,却不知又是何缘故?”

“这……其中自然有缘故。”曹皇后面露难色。

桓衍皱眉道,“皇后但说无妨,这里都是内亲,莫非还有什么话不便开口么?”

曹皇后只得道,“臣妾使人查过,这小册子正是由当年太-祖与高皇后身边的桓安总管编写。他有个同乡,偶尔去皇陵办差时见到,便带了回来,又传授给自己的几个徒弟,谁知道这小册子十分受欢迎,一个传一个,如今竟是大半宫人内侍都读过、听过了。”

“桓安?”桓衍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。大约此人确实有些能耐,他很快就想起来了,不由恍然,慢声道,“原来是他。”

“正是。桓总管在皇陵为□□和高皇后守陵,追思二位圣人当日的风采,因此将这些小事记录了下来。如今于宫中流传,也成了许多宫人行事的典范。这正是二位圣人遗泽人间呢。”曹皇后轻声道。

她绝口不提桓安当年去皇陵的缘故。

反正先帝虽然把桓安逼得去皇陵躲避,但是就因为他走得太干脆,后来对他的事情也就没有个确切的说法,更谈不上什么罪名。如今时过境迁,先帝已经不在了,自然也不必多提。

果然桓衍点头道,“也是个有心人。这位桓总管今年高寿?”

“已经六十八了。”曹皇后既然要举荐桓安,自然事先了解过他,因此对答如流。

“人生七十古来稀,实在难得。”桓衍道,“这样的老人,咱们皇家却不可薄待了。他如今仍是在皇陵么?不如宣进宫来,一者褒奖他多年忠心与苦心,二者,朕也想听听太-祖皇帝与高皇后的故事呢!”

“陛下恩典,臣妾先替桓总管谢过了。”曹皇后笑着道。

……

桓羿放下手里的酒杯,垂眸笑了笑。

他这位皇嫂真是个妙人。今晚这一番施为,真是叫桓羿大开眼界。

一切都发展得如此自然,若不是从甄凉那里先得了提醒,他恐怕一时也看不出,这一切竟都是皇后提前计划好的,目的就是为了在皇帝面前举荐桓安。

之前桓羿还在想,皇后既然应承了此事,为何拖着迟迟不向皇帝进言?如今看来,她胸中的丘壑,竟比自己想的更广。

若是直接当面举荐,以桓衍的秉性,只怕又要疑心这事背后是否有什么干系了。所以要想让他安心用桓安这个人,就只能让他自己动念把人召进宫来。

而这个计划进行得如此顺利,还说明曹皇后对桓衍的了解之深。

冯姑姑会担心桓安是太-祖皇帝身边的人,怕桓衍不肯用他。可是皇后却很清楚,正因为他的这个身份,桓衍才会选择他。

桓衍的皇位是从先帝手中继承来的,然而在先帝活着的时候,他却没有一天是被当成储君来培养的。

先是明德太子桓嘉,后是九皇子桓羿,他们每一个都比他更得先帝青睐。桓羿从来不是先帝眼中的继承人选,若不是阴差阳错、上苍开眼,现在也不会是他坐在这个位置上。

所以对于自己的父亲,桓衍心中其实并没有太多敬意。

然而国朝以孝治天下,这个“孝”字压在所有百姓和官员的头顶,也同样压在了他桓衍的头顶。他不但不能表现出任何不敬,还要处处维护先帝的种种施政方针。

即使对方已经死了,对他,对朝堂的影响依旧无处不在。

这种掣肘,桓衍如何能忍?他努力了三年,但仅靠自己,想要消除这种影响,并不容易。这个时候,向外借用另一个人的名义,就是个更好的选择了。

毫无疑问,太-祖皇帝是最好的人选。

先帝的皇位是从他那里继承来的,却不是历代认可的子承父业,而是相当微妙的兄终弟及。只不过先帝势大,登基之后大肆推翻太-祖所遗留的的种种政策,根本没让他影响到自己。所以现在,桓衍要摒除先帝的影响,最好的口号,自然是恢复太-祖时的旧制。

这样一来,桓安身为太-祖皇帝当年最信任的内宦,自然而然就会成为桓衍手中最好用的盾牌。

皇后把这面盾牌送到他面前,还怕他不用吗?

可笑桓衍从始至终都没有意识到皇后在这件事里扮演的角色,以后恐怕也堪不破。

能把事情办得这么漂亮,若论起智计和设想周全,在桓羿看来,曹皇后恐怕比桓衍这个皇帝还要出色些。可惜生为女子,也只能在后宫这些繁琐之事里转圈,不得施展。

他的思绪在此处微微一顿,不由想到了甄凉身上。

她的聪慧与才能不会比曹皇后差,而她的未来,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?

第023章 冬至宴席

众人正纷纷凑趣,夸赞桓衍仁慈时,之前得令去颁赏的何荣终于回来了。

御前大总管有“内相”之称,这种小事自然不需要他亲自跑一趟,只不过桓衍自从登基以来,跟朝臣的关系一向微妙,除了年节一应份例之外,很少单独给重臣颁赏。这算起来还是头一回,他不放心,只能亲自去盯着,耽搁的时间便久了一些。

何荣也是个人精,他一走进设宴的大厅,就意识到投注在自己身上的视线有些过多了。

他身为内相,自然是走到哪里都有人瞩目的,但是今日这些视线,却与往常十分不同。何荣暗暗皱眉,将此事记在心上,面上却半点不显,走到桓衍身边复了命。

桓羿见状,嘴角不由弯了弯。

这也是曹皇后玲珑心窍的一部分,何荣若在,提出桓安的事说不定就有变数。如今事情已成定局,桓衍金口玉言说出的话,就是何荣有别的想法,也无力回天了。

桓安若是个聪明人,必然会抓住这个机会留下。往后,这宫中就要热闹了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