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笔趣阁

字:
关灯 护眼
大笔趣阁 > 重生之世子在上 > 第5节

第5节

这跟挑拨两个儿子的关系,算计自己的家产有什么两样?福王妃没法对儿子生气,自然只能迁怒那些没眼光的人。矛盾的是,那些人都是冲着元子舫来的,她还要在里头挑出小儿子的妻子人选,这令福王妃更加不快。于是看小儿子也没什么好脸色了,“好了,你大哥如今也不用操心了。倒是你,能消停几分我就阿弥陀佛了!”[第8章 登堂入室]眉畔一直等了近一个时辰,都没有人来。要说心中不慌是骗人的,上辈子并没有发生这件事,甚至她从未见过老太妃的面。只是听说她老人家喜静,也从不管王府里的事情。但每个月老太妃会进宫一趟,陪太后说说话。论到这个家中最后话语权的人,其实正是这位不显山不露水的太妃娘娘。她深知这是福王妃对她的考验,但也是她的机遇。若是能让太妃喜欢,往后便能在福王府立足了。从这一点来看,福王妃应该是完全明白了她的意思,并且表现出了支持的倾向。这一点让眉畔松了一口气。既然是考验,那自然不可能轻松度过。眉畔一开始还有些忧心,后来看着佛经,就连那一点儿焦躁也都渐渐散去了。她要跟元子青在一起,自然想要得到他家人的支持。这些都只能靠自己,担心着急也是无用,不如顺其自然。毕竟就算是眉畔自己来选,也必然是更中意处变不惊,淡然大方的人,而不是因为多等了一会儿就惊慌或是着急的姑娘。幸好手边还有两本佛经,想到王妃本来就是打算让自己来给老太妃念经,眉畔便毫无心理障碍的看了起来。到了后来,她甚至沉浸到了佛经之中。如果眉畔真的是个十三岁的姑娘,对于佛经恐怕不会有多大的兴趣。但眉畔不是。她上一世活到了将近三十,后半生中一多半的时间都是青灯古佛为伴,佛经甚至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,其熟谙恐怕会令大多数人吃惊。回到十三岁之后,因为是借助在叔父家中,张氏虽然好做面子,也不会想到要替侄女准备这些东西,所以眉畔还是第一次摸到佛经,感觉像是碰到了老朋友,陌生中搀着欣喜,一不小心就入了迷。所以她并不知道,老太妃并没有在小佛堂念经,而是就坐在屏风后观察她。或许一开始老太妃只是想在她没有察觉到的情况下查看一番,对她有个大致的印象。但后来见她沉浸在佛经之中,便索性没有出去打扰。所以说起来,是谁在等谁,也是一笔糊涂烂账。直到眉畔觉得脖子有些酸疼,终于放下了佛经,老太妃才微微颔首,由人扶着进了内堂,然后自有婢女出来召眉畔进去拜见。眉畔对老太妃的第一印象很好,慈眉善目,温声细语,一看就让人亲近。其实福王府这一家人都很好。眉畔想起自己上一世的经历,确定了这一点。那时她最后没有跟元子青走到一起,其实多半是两人之间的问题,元子青身体不好,所以不敢接受她,而她自己也没有那么坚决。反倒没有承受过什么外界的压力。眉畔虽不知福王府对自己是如何看待的,至少没有人站出来反对过。这也是她如今对这件事情极有信心的原因之一。只要自己能够下定决心,说服元子青,就不会再有其他的东西阻碍两人了。老太妃上上下下将眉畔打量了一番,视线直白却不让人难受,而后笑眯眯的称赞道,“这姑娘瞧着真是让人喜欢,王妃的眼光,是越来越好了。”“那是王妃孝顺,知道太妃的心意呢。”站在一旁的老嬷嬷应道。老太妃点点头,朝着眉畔招手,“好孩子,过来,走近些让我瞧瞧。”眉畔便依言走过去,在太妃身前跪下,然后略略抬头,好让她看得更清楚些,但视线却不与老太妃对视,只微垂了眼睛,目光停在老太妃下颌处。老太妃看了一会儿,叹道,“是个好孩子。我老了,眼神越发差了。前儿跟王妃说起这事,她说要找个好姑娘来替我念经。我本是不应的,年纪大了,什么事都要小辈照顾,令人不快。不过今儿见了你,我心里就高兴了。”“谢太妃厚爱。太妃千秋万寿,能够在太妃身边服侍,才是眉畔的福气呢。只盼着能得太妃一两句指点,便受用不尽了。”眉畔笑着应道。“好,那你就在我这院子里住几日。念经也就罢了,你还年轻,别伤了嗓子才是。倒是我前儿得了一本经书,是个孤本,原要送进宫里去给太后娘娘,只是心里舍不得。你来了倒好,替我将这经书抄出一份来。原本便送进宫也无妨了。”老太妃拍着她的手道。眉畔点头应是。老太妃又道,“说起来,那经书还是青儿那孩子孝敬我的。这孩子极是孝顺,自己身子不好,还时时惦记着我们,有什么好的都巴巴的送来,倒让我这老婆子心里不忍。”一面说,一面不着痕迹的观察眉畔的脸色。眉畔明知太妃这时候提起元子青,是要试探自己,仍不免微微红了脸,竖着耳朵认真听。等太妃说完了,略略沉吟,才道,“这些事眉畔原不懂,但在我想来,都是一家人,互相关心本是常理。世子殿下惦记着家人是好事呢。若是太妃、王爷和王妃总为此不安,反而让世子殿下心里过意不去了。”“你说得是。”太妃神色微松,面上越发满意,“这一层倒是我想差了。”身体不好的人,原就比旁人难过些。若是人人面对他都小心翼翼,他未必就好过了。反而被人时时提醒着自己的不同之处,越发苦闷。这种一家人往来的小事,其实耗费不了多少心思,而元子青能为家人做一点事,恐怕只有高兴的。太妃既然满意,说话的语气便亲热了许多,“我这两个孙子,不是我自夸,个个都是极好的。你住在我这里,有时若是碰上,也不必害怕,只管当成自家人一样的。”这暗示就太过明白了,眉畔忍着羞意应道,“是。”……眉畔原以为太妃和王妃既有此意,自己应当会有机会跟元子青碰面的。然而她在首善堂里住了三四天,却一次都没有碰见过。听下头的人说起,元子青和元子舫却都是来请安过的。不过说实话,眉畔觉得,住在首善堂里,比之住在关家自在多了。她现在每日要做的事,就是早晚太妃在佛堂时,在她身边替她诵经。其他时间并不需要跟在太妃身边,除了抄经之外就没事了。太妃倒是说过让她出去走走,然而眉畔忖度着,最后还是留在首善堂里看书。看的就是经书。这里的藏书丰富,比之眉畔上一世见过的还要多写,那没看过的,眉畔自然都迫不及待的想看看,就是看过的,反复研读,也另有感悟。对于她这样喜爱佛经,老太妃都觉得有些吃惊。毕竟装样子是做不到这个程度的,且眉畔有时替她解说佛经时,也能感觉出,对这些是颇有研究的,每有振聋发聩之语,新奇别致之解,并非死读经书能够做到。而有了佛经为伴,眉畔一开始那种迫切的想要见到元子青的心情,也慢慢的平复了下来。凡事顺其自然,着急也无用。她不信两人之间会没有缘分,总有能见面的时候。现在见不着,大约是时候不到。既如此,多想也无益。反正……眉畔想,都已经登堂入室,难道人还会跑了吗?她却不知道,元子青现下是真的想跑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