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笔趣阁

字:
关灯 护眼
大笔趣阁 > 重生之铁饭碗 > 8小毛孩走马上任

8小毛孩走马上任

“哐哐哐……”老铜钟重重地响了三声。原本扎堆坐在阴凉处吃饭的八队群众听后,纷纷放下手中的饭碗,吆三喝五地往老戏台走去。他们知道八队要开会了。

为什么呢?原来啊老刘庄大队规定,每日正常上山劳动敲一声,到了下工吃饭的时间敲两声,干部组织召开群众大会则敲三声。当然,如果临时遇到意外紧急的情况,钟声便会变得杂乱无章,时急时缓。

“军民啊,你说咱大队都两个多月没开会了,这会儿临时召集咱们,莫非有大事发生?”一手拿着旱烟锅的七旬老汉转头问向身旁的壮年男子。

壮年男子叼着烟嘴儿抽了一口,然后摇头:“爸,你问俺,俺向谁问去?反正这会啊不都由书记来安排吗?咱们尽管站着听就是。”

“也对。哎,希望别又是啥天灾**啊。人老了,实在吃不消,撑不了几年咯。”

“叔!我倒觉得,今天这会啊,十之□跟新队长有关。”旁边另一男子低头,神秘地说道:“听说书记找了个娃子,是向泽家小子,好像叫世清这名字。”

“大威兄弟,你听谁说的?我看,那娃子还没二十吧?”刘军民瞪大眼睛。

“还不是他小叔。”刘大威抬头,虚虚地往人群里刘世清小叔方向一指:“本来老书记想请他出山的,结果他还惦记着八百年前被赶下台那事,硬是没给老书记脸色。现在倒好,小侄子顶上了这空缺,若做得好了,他就下不了台了!”

刘老汉不爽地哼哼几声:“你们这群大老男人没胆子做事,还有心情在背后叽歪!”刘军民和刘大威两人悻悻地闭上了嘴。

这时,老戏台到了。他们抬眼望去,只见破旧的戏台上隐约站着个人身材高大的中年男人,正是老刘庄大队长刘思喜。此时,他笑吟吟地巡视着四周,指挥坐得远的妇女孩子搬凳子往中间的空地里靠。

“啊,大队,为啥把支委院子里的宝贝搬这来啦?不轻吧?”村里几个拿着针线的中年妇女喜滋滋地坐在前头,一边把毛线拿出来织,一边对刘思喜调笑道。

“可不是!”刘思喜拍了拍老戏台前的老铜钟,哈哈笑道:“宝贝当然要轻拿轻放。不过今天是个好日子,就搬出来让它溜溜,免得躲在支委院子里生锈啰。”

众所皆知,老刘庄十个生产队拥有各自独特的铃声,有铁锣敲起来的啪啪声,有大鼓搥起来的咚咚声,也有铁铃甩起来的铃铃声……唯独八队的老铜钟,敲起来声音最为响亮,也传播也最远。

八队群众为此深感自豪。要知道这口铜钟来历非比寻常,驻扎在开塬山最高峰上一座有名的寺庙,距今已有五六百年历史。据说,晚明年间某高僧曾游历至此,特意为它开了光,从此以后方圆几百里的村庄风调雨顺,人民安居乐业。

后来经历战乱,老寺庙荒废倒塌,老铜钟便悄无声息了。解放后,八队的几位老人心里惦记着,趁着天黑爬到山上的寺庙里,偷偷把老铜钟给运了下来,充了公,成为八队共有的“宝贝”。

正当众人三五成群交头接耳地猜测着今天的开会内容时,刘温良带领村委其他几位干部走了过来。刘思喜连忙站起来,跳到戏台中间,朝台下唧唧喳喳的人群大声喊道:“大家静一静,准备开会了!”

众人不禁噤声,坐正,抬头将视线挪向台上。一时,拥挤的小广场落针可闻。结果,没等刘思喜开口讲话,忽然一道洪亮的婴儿哭啼声突兀地响了起来,打破一地的寂静。

不知谁憋不住笑意,率先笑了起来:“军民啊,快管管你的孙子!哎这孩子,嗓子真大,最像你……”

刚荣升为少妇不久的刘嘉玲满脸通红地抱着儿子,无措地望向公公婆婆:“爸,妈,球球要尿了……”

刘军民抚了把小胡须,哈哈笑起来:“那你抱他去吧!嘿嘿,孩子快满三月了,到时大家都过来喝酒啊……”

“要得,要得。”众人纷纷附和。刘思喜也被逗笑了,笑着说道:“你们这群老不正经的,也不瞅瞅现在什么时候。好了,咱们废话少说,回归正题。”

“想必大家都知道,这次洪灾八队损失惨重,不仅农田被淹,房子坍塌,还遭遇瘟疫,死了两头辛苦耐劳的母牛。更要命的是,洪水都消下去近两个月,咱队还没找到队长呢。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苦的了。今天书记召集大家来,就是要解决队长的问题。现在,有请书记上台发言。”

刘温良一上台,啥话都没说,就慎重地向台下的群众施了个礼。八队的村民顿时炸开了,心里纳闷,不知老书记此举何意。

这时,老书记发话了:“八队的乡亲们,我对不起大家啊,在这儿给你们赔礼了!想当初,若不是我一意孤行,带领大家开荒,现在村里肥沃的平原也该有八队一份啊。也不至于八队现在,吃不饱穿不暖,日子过得比解放前还差!”

不少群众听着眼眶就泛红了,哽咽地道:“老书记,你别歉疚,这不是您一个人的错啊。要怪,也只能怪我们这群老人家贪小便宜,一心想要块大的蛋糕……”

刘温良摇摇头,继续说道:“不说这些伤心事。古书上说,‘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’,我觉得很有道理。今天哪,我把大伙儿和队里的干部都请过来,就是让你们作见证,帮忙选出一位有理想有文化吃苦耐劳且敢打敢拼的队长出来!”说到这里,他顿了下,转头看向大队长:“思喜,这结果就由你来公布吧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