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笔趣阁

字:
关灯 护眼
大笔趣阁 > 我暗恋的她终于分手了(GL) > 第41章 早就知道

第41章 早就知道

这么一长串的名字, 还有男有女,阮渔当然不可能有那么多前任。

这些名字, 全都是她笔下的角色。从出道到现在,阮渔一共也就写了这么几部作品, 基本上都在这里了。

对于戚蓝能将那么多连自己都快忘记得差不多的名字历数出来, 阮渔是有些惊讶的。她收敛了脸上的笑意,垂下眼沉默片刻, 才说, “原来你知道。”

阮渔有时候会觉得戚蓝很神奇,她觉得戚蓝该知道的事, 戚蓝不知道;她认为戚蓝绝无可能知道的事, 戚蓝反而又知道了。

“我怎么可能不知道?”戚蓝不敢去看阮渔,掩耳盗铃一般把脸埋在抱枕里,仿佛这样就能避开即将到来的一切。

但最开始那句话说出口,后面的也就没有掩饰的必要了, “你的每一部作品里, 主角身边都有这么一个亦师亦友、仿佛领路人一般的存在,不是主角,却比主角还要出彩。而他们往往在发挥完自己的用处之后, 就飘然离去,深藏功与名。”

“就连普通网友,都觉得你心里一定也有这么一个白月光,我又怎么可能不知道?”戚蓝的语气带着难以掩饰的酸味,“至于闫霜……我以前跟你说过, 我知道你家的地址,是因为一次意外,你还记得吗?”

“啊……”阮渔惊讶地应了一声,“原来是那个时候。”

戚蓝之前说过,是某一天意外看到她在路边走,情绪很不对,所以一直开车跟着,才知道了她家的地址。当时阮渔根本想不起来自己曾经有过这样的时候,也就没有在意。

现在她想起来了。

那是闫霜决定出国的时候。

这个故事,要从哪里说起呢?或许要从她失去父亲的那个冬天说起。

在那个冬天之前,阮渔有个非常幸福,人人称羡的家庭。父亲是经常在教科书里出现的消防员,母亲是心灵手巧的全职主妇,或许钱财上面略微欠缺了一些,但丝毫无损于这个家庭的氛围。

但父亲去世后,这个家就彻底垮掉了。这一方面是因为父母感情极深,母亲无法接受父亲的离世,打击过大,另一方面,也是因为婚后就一直在家里待着的母亲,已经失去了在社会上谋生的能力,根本无力支撑起这个小家庭。

好在父亲是烈士,还留下了一笔抚恤金,在父亲的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,用这笔钱在学校门口开了一家书店。

店里除了卖一些教辅图书之外,还出租一些武侠、言情类的作品,那时候网络还没有这么发达,也没有那么多娱乐方式,学生们都很乐意一天花几毛钱租一本书去读,生意倒也还算好,勉强能维持母女二人的生活。

只是自从出事之后,母亲身上的生气,就像是也被父亲带走了。

她本来是个很有情趣的小女人,会做各种手工、会给一家三口织同款毛衣、在阳台上养花种菜,听音乐、追剧、跳舞,就算丈夫不在家的时候,也能把小日子过得多姿多彩。

但现在,她只会每天呆坐在收银台后面。有人来看书租书时说两句话,没人打扰,就一直对着门外发呆,不知在想什么。就连一日三餐也懒得操持,大部分是直接从外面买回来吃。

对阮渔这个女儿,自然也没有从前那样精心的看顾。

阮渔那时已经懂事了,遭逢这样的变故,更是迅速成熟了许多。每天放学之后,除了做作业,就是在店里帮母亲的忙。

在那段漫长而百无聊赖的时光里,她几乎翻遍了店里所有的存书。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成长经历,奠定了她的文学根底,也促使了她后来走上写作的道路。

戚蓝说自己是看着阮渔的作品长大的,这话其实并没有夸张。

十九岁那一年,阮渔就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 剧本《向阳》,那时,比她小七岁的戚蓝还在上小学呢。这个剧本参加了一个网络平台主办的剧本大赛,虽然只获得了可有可无的优秀奖,但作品却被影视方看重买下,投拍成电视剧,由此一炮而红。

当时那个慧眼识珠,将她从万千作品之中挑出来的人,就是闫霜。

她是阮渔的伯乐,不但将她发掘出来,还亲自指导,给予了很多帮助。

阮渔一个非科班出身的野路子编剧,能够迅速在圈子里站稳脚跟,拿出一部又一部的优秀作品,除了自身天赋之外,机遇也必不可少。而闫霜,无疑是她所有机遇之中最大的那个。

在阮渔的成长过程中,父亲的角色虽然有所缺失,但摆在家里的那枚勋章,却永远都像一盏高悬的明灯,指引着她。反倒是生活中母亲的缺失,带来的影响更大。

而闫霜在那个时候出现,在某种程度上,弥补了母亲这个角色的存在。

尤其是母亲去世那段时间,阮渔一度低沉颓废,也是在闫霜的鼓励下,才重新振作起来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