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笔趣阁

字:
关灯 护眼
大笔趣阁 > 1937全球速递 > 第四十七章 巴黎之行(1)

第四十七章 巴黎之行(1)

约翰一家三口白天玩地非常尽兴,以至于在回丽兹酒店的路上小艾拉就累得睡着了。安顿好女儿,约翰本打算去后世著名的红磨坊看看的。不过看到阿黛尔那意味深长地眼神,他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,放弃了这个打算。

这会儿的巴黎可以说是遍地流茑,到处都是夜总会、色情酒吧和站街女。很多巴黎人都已经意识到,战争很可能无法避免了。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用醉生梦死、纸醉金迷的夜生活来逃避这一可怕的现实。整座城市都弥漫着“世界末日明天即将到来”的颓废和疯狂气氛。

约翰不是个喜欢沾花惹草的人,想去红磨坊不过是受到后世那部电影的影响,有些好奇罢了。看到丈夫这么“听话”,阿黛尔非常满意,主动提出陪约翰去酒店的小酒吧喝一杯鸡尾酒作为奖励。

这会儿丽兹酒店的酒吧还没有改名为“海明威”酒吧,但里面已经有了著名的辛德卡鸡尾酒。这种用1934年稀有白兰地调制的鸡尾酒号称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鸡尾酒,后世曾经卖到400欧元一杯。

在巴黎的第二天,约翰一家没有去观光,他们要去拜访约翰的堂姐——孔苏埃洛·范德比尔特。孔苏埃洛堂姐自从和那个叫雅克·巴勒松的法国飞行员结婚后,就一直住在巴黎郊外的一座小庄园里。

约翰对自己的这个堂姐没有什么印象。她嫁给英国马尔伯勒公爵九世的时候,约翰还没出生呢。约翰只是从家里的相册里见她,听苏姗奶奶说,这个堂姐在出嫁前非常喜欢约翰家的比摩尔庄园,每年夏天都会过来小住一段时间。

在19世界末,差不多有四分之一的英国年轻贵族会选择与美国“暴发户”的财产继承人结婚。因为他们所继承的城堡、别墅需要钱来修缮,他们奢侈的贵族生活需要有人来买单。而美国的新晋富豪们则看上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贵族头衔,希望以此甩掉“暴发户”的帽子,进入欧洲的上流社会圈子。

孔苏埃洛与她的前夫马尔伯勒公爵的婚姻是这样一笔典型的“金钱”换“地位”的交易。马尔伯勒家族拥有除英国王室产业外最豪华的私人住所——布莱尼姆宫(也被称作丘吉尔庄园)。但是到了马尔伯勒九世继承爵位的时候,家族已经没落到要靠典当宫中的珠宝和艺术品度日的境地。孔苏埃洛为马尔伯勒家族带来了250万美元的嫁妆(相当于今天的6300万美元),作为回报她成为尊贵的公爵夫人。

当时刚刚18岁的孔苏埃洛堂姐是非常抗拒这段婚姻的,她已经爱上了一个纽约的钻石王老五。但是她的意见遭到了她母亲,也就是约翰的三伯母阿尔瓦的残酷镇压。据说,在婚礼当天,孔苏埃洛堂姐哭了整整一上午,以至于眼睛水肿严重,不得不涂上厚厚的眼影来遮掩。

有时候,约翰真的很难理解自己那个前三伯母——阿尔瓦·贝尔蒙的所作所为。一方面,她作为美国女权运动的先锋人物,能够踩着污水钻进贫民窟里,去鼓励那些女工为解放自己的命运而抗争。

后来为了宣扬妇女的独立性,她还坚持与三伯离了婚。即使三伯为她花巨资(当时造价为1100万美元,差不多相当于现在2亿多美元)修建了那座“大理石”别墅也没能挽回她的决心。

另一方面,她又对欧洲宫廷贵族的生活非常着迷,热衷于和王公贵族们拉近关系,举办各种奢侈的社交活动。甚至不惜将自己的亲生女儿远嫁英国。按照当时的婚姻协议,孔苏埃洛在获得公爵夫人的身份后是不允许擅自回美国的。

孔苏埃洛堂姐和马尔伯勒公爵婚后的感情生活一直非常糟糕。马尔伯勒公爵用那笔嫁妆赎回了家族的珠宝和艺术品,重新开始了奢侈的贵族生活。而孔苏埃洛虽然住进了布莱尼姆宫,但是她很少跟丈夫交流。她甚至在餐桌的中央摆上了一个巨大的花瓶,因为这样在吃饭的时候就可以不用见到丈夫的那张脸了。

婚后,孔苏埃洛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慈善事业当中,去帮助照顾农村的孤儿,为未婚妈妈建立母子之家,资助那些穷困潦倒的青年学子和艺术家,而这些都为她带来了极高的声誉。即使在她与公爵丈夫离婚之后,她依然深受英国人民的爱戴,被视为真正的公爵夫人。

有意思的是,孔苏埃洛当年爱上的那个钻石王老五——纽约富商温思罗普·拉瑟弗德,在他57岁那年娶了一个叫露西的29岁女人。这个露西就是罗斯福总统几位“秘密情人”中最著名的那个。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因脑溢血去世时,陪在他身边的就是这位露西女士(白宫特勤处给她的代号是“乔纳森夫人“),而并非第一夫人埃莉诺。

约翰不能不感慨,这个世界可真是小啊!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