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笔趣阁

字:
关灯 护眼
大笔趣阁 > 皇后娘娘早上好 > 分卷阅读122

分卷阅读122

一批批金银绢帛流水一般从宫中送出去,自然也让看到这一幕的官员们心中逐渐生出不同于以往的想法。也许他们还是看不起农事,但既然皇帝重视,他们也不吝于摆出重视的态度却学习。

而李定宸此刻,则正在跟几位部阁重臣商议,张贴皇榜在民间寻求通农事的贤才,同时往各州县发文,要求各地选送经验丰富、擅长种地的老农入京。

朝中没几个知农事的臣子,甚至就是站在这里的几位,除了一两个有些外放经验,而且的确做了实事的,其他人在这上面同样一窍不通。所以李定宸的提议,他们根本没有底气反驳,十分顺利的通过了。

其实李定宸提的是后面这一条,因为他根本不相信能有多少通种地的读书人。

但在大臣们的要求下,还是加上了第一条。虽然不抱希望,但若是真的有,李定宸也不介意重用他。

大概是因为心虚,这一回李定宸的要求,整个朝廷从上到下都十分配合。所以很快皇榜就张贴出去了,内阁发出的公文也正在快马加鞭送往各地。

不过事实证明,大秦地大物博,人杰地灵,万万人之中,总有几个能人异士。即使大环境推崇经典而鄙薄俗务,但同样也有对这些事感兴趣,并且一直在进行研究的人。

皇榜张贴之后,李定宸就陆续招到了几个人才。

其中有位姓刘的老大人,经历堪称传奇。他幼年丧父,是由寡母带大的,所以每天都要下地干活,只有早晚才能腾出一点空闲读书。就这样耽搁到了四十岁,才终于中了举人。

中举之后,同乡的官绅之家都送了银钱,又有百姓自愿带着土地来投,他不必操心俗务,苦心攻读,便中了进士。

可惜后来没什么官运,二十年的仕宦生涯,基本上都在做亲民官。而他因为自己的出身,跟普通官员不同,非常重视农事,甚至会跟百姓一起下地干活。

致仕之后,他回到家乡,因为自己名下有不少土地,所以就开始研究起如何增产丰,而且颇有所得。

还有另一个人的出现,也非常出乎李定宸的预料。

这是一个罪臣。

世宗永初年间,他因为触怒皇帝,被罚去皇陵做守陵官。那个地方十分清苦,又有官兵守卫,连行动自由都被限制。按照这位李大人的说法,他是实在闲得发慌,不但将周围土地都开垦出来,弄了种子种上,还养了些鸡鸭,小日子过得相当悠然。

据说他还因此写了不少田园诗,在士林之中广为流传,俨然一副隐士做派。

除此之外,还有在边关屯过田的,灾荒年间作为亲民官需要重新安定民生的,安置过内附异族,教他们垦田开荒的……这些官员际遇都不怎么好,一直都不得志,平常也没人会想起他们,如今时来运转,一跃成了李定宸跟前的红人。

李定宸让李大人和刘大人牵头,将这些人组织起来,形成了一个新的部门。至于是挂在户部名下,还是单列一部,暂时还没有决定。

户部尚书自然是不希望分散自己手中的权力,想将这个新部门纳入户部名下。但李定宸却担忧这样会对新部门形成掣肘,所以一时还没有做出决定。

而在他流露出这种态度之后,王霄便入宫求见了。

“王先生是来给户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