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笔趣阁

字:
关灯 护眼
大笔趣阁 > 皇后娘娘早上好 > 分卷阅读173

分卷阅读173

接连几天,开小会的主题都围绕这件事进行,而虽然每个人都尽量遮掩,但消息还是不可避地泄露出去了。先是整个朝堂震动,借着京城都开始议论此事,然后又从西京城开始,向着整个大秦扩散。

不过除了深知内情的官员之外,老百姓们不会多想,也就是看个热闹,说不上支持和反对。

而绝大多数的官员,即使自己还没有走到那个高度,一辈子也未见得有机会入阁,但都是倾向于同意的。名额多了,机会也会更多,不是吗?

接连有不少大臣上书抒发自己对此事的看法,大部分都是支持,偶尔也有反对。

真正的争论,却还是发生在小会议上。

李定宸的说法是,国事繁重,需要更多人进入内阁分忧。而反对的理由也很明确,多养一个阁臣,就多出一份负担,而且还不是普通的负担,因为他们的待遇相当好。

而内阁的官员增加了,是否下面书记和杂役之类也要相应增加?现在内阁处理政务的地方不够大,势必还要腾出另一处宫殿供他们办公之用,相应的也会多出许多杂事。

而这些东西,实际上都是由普通百姓来承担的。既然以前四个人足够,那就不用再添人,否则就是变相的劳民伤财。

不过李定宸旋即又提出来,可以让各部主官兼任阁臣,如此一来,自然也就不会劳民伤财了。

事实上现在朝廷运行,日常事务虽然由内阁三位阁老来负责,但是稍微大一点的事,就需要李定宸召集部阁重臣前来商议,实际上干的也是差不多的活儿,内阁扩员算是为他们正名。

有了阁臣的头衔,参预军国重事也就更加名正言顺了。

这话一说,赞同的声音更大,反对者的声音逐渐被压下去,眼看着事情就要成为定局,杜卓华便将枪口掉转,指向了李定宸。

相权归根到底分薄的是皇权,李定宸的这种做法,在杜卓华看来就是损人不利己。

所以他很快提出了一些更加细节的问题,比如内阁阁臣如何推选,而内阁商议出来的结果是否皇帝也无法反对,每一个问题都指向李定宸。若是他点头应下,以后他这个皇帝的权力便会大幅度的削减,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可能忍受这种情况。而如果他反对,之前造出来的势也就乱了。

但杜卓华不知道,这个问题,李定宸跟越罗曾经反复深入的探讨过。

中央集权已经被证明是有瑕疵的,一言决之听起来很爽,但对决策者的智慧和才干要求太高。而干强枝弱,主干若是除了问题,则可能会酿成大患。但如果权力太过分薄,就会导致尾大不掉,最终拖着整个王朝陪葬。

皇帝到底应该处于怎样的一个位置?

要有权力,但又不能太过集中,这是讨论的结果。

越罗也曾问过李定宸,难道就真舍得放开这样的权柄?但李定宸本来就不走寻常路,他最想做的、也是最有可能被朝臣反对的事御驾亲征已经干完了,剩下的都可有可无。反倒是每天都扑在政事上少了许多私人时间,对于权力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看重。

虽然这么想有点儿对不住后世子孙,因为他们彻底失去了任性的资格。但反过来想,将更多的权力分薄出去,也就意味着就算皇帝不负责任,国家也能够如常运转。再出现任性的帝王,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